6月17日,四川宜宾长宁发生6.0级地震。此次地震是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,造成了严重损失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全力组织抗震救灾,把搜救人员、抢救伤员放在首位,最大限度减少伤亡。
四川省地震局应急工作队牢记重托,快速响应,在前期主动与应急管理部门明晰职责、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的基础上,深化应急工作整改,强调新时代新使命、新担当新作为,在紧急时刻更要充分体现地震人的担当……
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工作队
地震发生时是深夜,坚持24小时值守的保障组同志闻“震”而动,有条不紊应对,震后5分钟,建立起从上至下的四方视频会议平台;震后12分钟,快速评估报告;震后30分钟,完成55份应急图件。震前,他们全力改进的“四川版”精细化灾害评估模型派上大用场,所作出的评估伤亡人数与实际遇难13人、受伤220人的情况基本相符。快速响应缩短了信息“黑箱期”,科学的数据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了强劲支撑。
震后不到1小时,现场工作队分批出发。他们星夜兼程,直奔震中,前后有103名同志踊跃参与。经验丰富的“老现场”吴今生,不顾腰椎病发,扎着绷带坚持上阵。他们在现场临时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,顶着一次次恐怖的“隆隆”强余震,冒着随时随地可能遭遇的滚石、滑坡危险,逆行于岌岌可危的残垣断壁间,一心一意奋战在最前线。6月22日、7月4日,震区分别发生5.4级、5.6级强震,他们没有畏惧、没有退缩,不顾疲劳、连续作战,“三进长宁”,一心想的就是完成好应急任务。
震害调查组戈天勇晕倒在工作现场,连日的奔波使他的血压骤升至高压240毫米汞柱的极危值。接诊的医生感慨道:“你们是真正的抗震救灾英雄!”可戈天勇待血压下降、恢复清醒后,不顾劝阻,毅然于当天下午返回现场,因为他心中牵挂的是艰巨的震害调查任务。灾区余震不断,好心的老乡拉着震害调查组同志劝阻道:“那房子进不得,要垮!”然而,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进,因为他们知道,震害资料是抗震救灾期间最为急迫需要掌握的资料。短短2天时间里,震害调查组行程超过10000公里,完成3个县、45个乡镇、131个采样点评估工作。他们白天调查,夜里分析,只用了不到72小时就完成了地震烈度图绘制任务,并提交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报告。两次强震发生后,他们又做了大量细致的补充调查工作,作出原发布的地震烈度图无需调整的重要评判,使之成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期间可供借鉴的权威资料。不为人知的是,部分现场队员为此在3天时间里睡了不到7个小时。#p#分页标题#e#
长宁地震打破了业内人士的原有认知,地震成因、震情趋势非常复杂。面对这一系列难题,预报人员没有轻言放弃,他们敢于担当,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,会同全国专家滚动会商,给出了明确的震情研判意见,科学地回答了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。尽管灾区余震接连发生,但是没有出现因余震造成人员死亡的情况。6月23日晚,长宁县城出现“燕子群飞”现象,预报人员当即赶到现场调查,当晚通报分析结果,迅速安抚了民众的恐震情绪。当地政府领导见到预报人员激动地说:“老百姓就相信你们地震专家的话,你们回答了我们不能回答的问题。”
如今,2个多月过去了,四川省地震局应急工作队仍然坚守在宜宾地区,一方面密切监视震情,另一方面协同开展地震科学考察。他们始终惦记着灾区群众的安危,忠诚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,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正是这种不忘初心的担当,正是这种不辱使命的作为,赢得了理解和尊重。宜宾市委、市政府代表灾区人民向四川省地震局发来感谢信。信上说:地震无情、人间有爱,在抗震救灾紧要关头,你们情系灾区,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无私援助和巨大支持。
初心催生梦想,使命激发担当。作为新时代地震人,我们将大力弘扬防震减灾精神,发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”的优良传统,继续当好党和人民的“守夜人”!